找到相关内容16452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八触的辨析

    关于八触的辨析  一、八触的特征   八触,即动、痒、凉、暖、轻、重、涩、滑八种以生理为主的感觉现象;加上接近的八触,即十六触。后八触是:掉、猗、冷、热、浮、沉、坚、软,其中重、沉、坚、涩属于地大性;凉、冷、软、滑属于水大性;暖、热、猗、痒属于火大性;动、掉、轻、浮属于风大性。由于练功者的认识、锻炼方法以及入静程度不同,使四大性质出现粗细散定及和合的差异,这些气态的变化、感觉的领受,便有触相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1156713.html
  • 关于顺治皇帝出家问题

    关于顺治皇帝出家问题   作者:幻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出天花而结事业了他二十四岁的短暂一生。  关于顺治的出家问题,向来传说颇多,有的说他曾在五台山出家,但是,我们根据正史的研究考证,顺治并没有出家,既然没有出家,为何会有出家的传说出现?这一传说的来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1659464.html
  •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   杨富学 王书庆   原刊杜文玉主编《唐史论丛》第十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2月,第228~247页   (敦煌研究院 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甘肃 ... 早在摩诃衍入藏前,汉地已有僧人入藏传教,他们有的是由唐政府派遣的,也有的是被吐蕃俘虏的。关于前者,《佛祖统纪》卷41有载:建中二年(781年)中,“吐蕃遣使乞朝廷赐沙门善讲佛理者。帝令良琇、文素往赴...

    杨富学 王书庆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1597090.html
  • 关于回鹘摩尼教史的几个问题

    关于回鹘摩尼教史的几个问题  □ 杨富学 《世界宗教研究》 2007年第01期   一、摩尼教在回鹘的始传及其与萨满教的斗争   关于摩尼教传入回鹘的具体过程,有两件最重要的资料。一为《九姓同鹘可汗碑》,一为《牟羽可汗入教记》。前者用突厥文、汉文、粟特文二种文字写成,其中汉文部分已由罗振玉校补,刊于《和林金石录》,广为学界引用。而后者,仅用回鹘文写成。先由德国学者邦格和葛玛丽刊布。以其刊本为据,...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5369987.html
  • 关于寺院的财务管理

      关于寺院的财务管理   赵朴初会长今年2月在中国佛教协会六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及省级佛教协会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了我国佛教为社会主义服务取得的重大成绩之后提出“佛教内部...,择正而从。因此,要有为佛教事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献身的精神。   关于公正的问题,说明财会工作的重要性,在需要与可能相适应的情况下,对正当的开支,要积极支持,主动配合,不能设卡,不能刁难,要“戒欺”...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395110.html
  • 关于“前理解”

    关于“前理解”   廖乐根  一、引言  前理解是哲学解释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概念,没有前理解,也就没有所谓理解,因此,前理解是理解之所以产生的前提和条件。作为理解主体的人的存在,首先是一个前理解的存在,前理解同历史、传统与语言密不可分。  二、何为前理解  所谓前理解,简单的说,就是相对于某种理解以前的理解,或者说,在具体的理解开始之前,我们就对要理解的对象有了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或信息...

    廖乐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550613.html
  • 关于道次第学修

    必须的。 就对整个显密教法的闻思修而言,那种乐于简单,认为不需要学那么多的看法更是极端错误的。实际上,此三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关于闻思修的次第及多闻的必要性,下面举二部至尊宗喀巴大师所造论著略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5853579.html
  • 关于当代禅宗的省思

    关于当代禅宗的省思  陈 兵  禅宗以最佳的中国化形式浓缩了印度佛学的精髓,适应了中国本土文化,自中唐以来,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并点化了中国本土儒道两家之学,催生出明末理学和宋元新道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太虚大师曾总结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天台、华严等诸宗教理,皆从禅观行演出,而禅宗所传的顿悟禅,又为全体佛学之核心,为中国佛学之骨髓”,“唯中国佛学握得此佛学之核心,故释迦...

    陈 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0264738.html
  • 关于人间佛教的反思

    关于人间佛教的反思   “人间佛教”是即世而出世、以人为本、即人成佛的一种思想与修行体系,反映了佛陀的出世本怀,是原始佛教所固有的精神。自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太虚大师创造性提出...的反思。我认为,佛教界在弘扬人间佛教、方便适应众生根机的同时,应注意防止佛教的异化变质,不能偏离佛教的根本教义,不能忘失人间佛教的精神特色;应深入学习领会太虚大师、印顺导师和赵朴初居士等高僧大德关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150268.html
  • 关于经律异相之二续

    关于经律异相之二续  陈祚龙  (27)调达就佛索众不得翻失眷属  调达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白佛言:“我观如来颜色变易,诸根纯熟,少过少壮,垂朽老迈。唯愿世尊自闭静室,禅定自娱。四部之众,愿见付授。我当教戒,如佛无异,随时供养,四事不乏。”佛曰:“咄!愚痴人,不虑后殃!舍利弗、目连比丘,由尚不付,况汝懒惰弊恶之人,而可付授圣众?”调达内兴妒嫉,闻世尊语,倍生恚怒:如来今日,赞叹舍利弗...

    陈祚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1164745.html